近日,2024年北京理工大学最高荣誉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获奖名单出炉,8名本科生、5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共18名优秀北理学子获此殊荣。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信息与电子JS金沙2021级硕士研究生周星宇在众多参评者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徐特立奖学金,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故事,走进他乘风破浪的科研探索之路。
个人简介
周星宇同学本科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JS金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优异成绩(成绩排名7/357)保研至复杂环境科学探测研究中心。在中心团队老师的指导下,他瞄准6G空天地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其中的物理层传输关键难题开展研究,以第一(学生)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顶级SCI期刊论文2篇、EI论文3篇、北大核心期刊1篇,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奖学金、特等学业奖学金、小米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标兵"、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理工大JS金沙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多项荣誉。
心怀梦想,报国担当
2019年,5G横空出世,b站博主小何同学的视频引发了大家对新一代通信技术到来和发展的热切期盼,也在周星宇的心里埋下了向往的种子,他期待自己能为国家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出一份力。一年后,时值大三,怀着憧憬与好奇,他报名参加了《5G发展现状与6G愿景、挑战及关键技术》百家大讲堂,也正是这个机会结识了亦是师兄也是引领他走进无线通信之门的导师高镇教授。
科研之路并非平坦。通信对数学功底以及经验积累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刚触及科研工作时,周星宇也对科研领域的深度和复杂性感到无所适从。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选择积极主动地寻求突破困境的方法。为此,他主动申请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学会与时间做朋友,最大化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研究。通过与复杂环境科学探测研究中心的老师同学们交流讨论,他抓住了研究热点,选择了极具挑战且研究意义重大的“面向6G天地融合的手机直连低轨卫星通信”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这个工作也成为他科研之路上的重要起点。
宽厚基。钋笫
科研不是一步登天,一些巧妙的想法需要厚积薄发才能灵感迸发。因此,在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周星宇为自己定下了每周坚持研读三篇论文的计划;面对较大的课程压力,他选择每天多工作一小时,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投入科研。经过深入探索与重重挑战,他于研究生二年级在通信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0.4)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提出了基于延时多普勒域通信范式的免调度接入方法,有效提高手机直连低轨卫星系统接入效率。该工作得到了IEEE终身Fellow等专家学者的正面引用评价,这使他第一次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卓越创新,交叉协同
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之后,周星宇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继续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挖改进。之后在这一方向上发表了顶级期刊IEEE Network(影响因子9.3)一篇,并积极将前沿学术成果与实际应用结合。此外,还将相关工作转化为通信标准化提案,在国内通信标准化组织IMT-2030任务组会议上进行了汇报。在研究中,他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课题, 还聚焦于未来6G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超大规模MIMO通信感知一体化, 深入研究混合远近场波束偏移约束下的通信定位一体化,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发表通信旗舰会议IEEE Global Conference一篇。
学术不是闭门造车,积极进行多学科交叉交流才能更好激发灵感。读研期间,周星宇在团队的支持下积极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抓住每次机会学习不同学者的研究工作和想法。此外,他也积极在各种学术会议上汇报他所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更多同行、甚至不同学科的学者碰撞思维的火花,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更好的推广。国内外学者的每一次认可,都鼓励着他继续乘势而上,勇攀高峰。
结语
科研是场马拉松,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周星宇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北京理工大学坚持“明德致远、宽厚基础、精深求是、创新包容”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是JS金沙秉承“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他的成长受益于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着力造就的“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受益于复杂环境科学探测研究中心搭建的一流科研创新平台。
复杂环境科学探测研究中心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复杂环境科学探测中心,重点围绕临近空间探测、制造强国、智慧社会、智能战场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复杂环境协同探测与控制”战略科研新方向,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心在张军院士领导下,汇聚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其中院士5人(含双聘和顾问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骨干20余人,硕博研究生120余人。组建了极端条件探测、协同组网传输、多域智能控制三大方向领域,协同创新开展前沿理论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支撑,在新型敏感机理、智能感知技术、协同控制系统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中心近三年承担了自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JKW重大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0余项,总经费超1亿元;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中心承建和参与建设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杂环境智能感测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国际领先的集科研、平台、人才、工程、服务五位一体建设体系,形成了以北京理工大学本部为核心、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为科研增量的四地协同发展模式,全面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创新实现与引领。
导师介绍
高镇,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宽带通信与智能信号处理,包括物联网海量通信、智能边缘计算、天基MIMO通信,以及人工智能赋能6G通信信号处理等。获得IEEE Trans. Broadcast. 2016 最佳论文奖、IET Electron. Lett. 2016 最佳论文奖、UCET 2020 最佳论文、IEEE/CIC ICCC 2021 最佳论文、IEEE IWCMC 2022最佳论文、EAI WiSATS 2022最佳学生论文、IEEE ICCT 2023最佳论文。发表SCI论文6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5600余次。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山东省优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爱思唯尔2020~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斯坦福大学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获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022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担任IEEE Transactions和Letters 等多个期刊编委。